山东两家省级产业工会成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
“抱团增智”赋能“链”上企业发展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田国垒 通讯员尹向群)在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履带底盘分公司,一项因采用某种材料渗碳处理而导致工程机械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曾长期困扰着这里的一线职工。
近来,好消息从该公司车间传来:山推股份与山钢集团特钢厂联合成立的创新工作室攻关小组,在免渗碳材料研究及应用技术上取得突破,研究成果预计今年12月实现新材料量产。
针对单一创新工作室资源分散,面对多专业领域复杂技术问题难以独立攻克等问题,2024年6月,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联合省冶金工会成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山东省冶金机械行业产业链创新工作室联盟,推动1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联合攻关+联合创新+联合培养”模式,共同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据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主席吴兴波介绍,联盟成立后,推动跨企业、跨行业不同领域工作室组建攻关小组展开深度合作,同步搭建材料性能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全链条技术协同,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已成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附加值。
其中,青岛北海造船厂积极协助山钢集团降低余量板比例,双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对接优化板尺设计。经过共同努力,余材量降低6%,使山钢年节约钢材3800吨,年降低成本1900万元。
今年以来,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在济南、威海、烟台等地举办“劳模工匠示范宣讲”“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实现“抱团增智”。
山钢集团于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分享的“超级自由人”培养模式,为山推股份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思路;山推股份分享如何创新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实践经验,双方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均得到提升。
据介绍,该联盟成立一年多来,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先后推动4家企业的20个创新工作室成立10个攻坚小组,涵盖新材料应用、智能制造技术、绿色生产工艺等前沿领域;组织跨行业的技能培训、技术交流和联合攻关活动41次。开展“送技能下基层进车间”活动30次,培训职工1万人次;通过举办创新联盟骨干成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和职工讲堂等形式,提高系统内职工技能水平。
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和山东省冶金工会还推动相关产业企业建立跨工作室导师库和实训机制,开展工匠讲堂、导师带徒等活动,让更多青年产业工人参与项目攻关和技术研发。